在辦公室設計里,有一面墻常常被忽略,卻藏著最動人的品牌密碼 —— 那就是企業文化墻。它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也不是隨意的圖片拼接,而是用設計語言,把企業的價值觀、成長故事和精神內核,變成員工每天能看見、能感知的「空間伙伴」。
作為深耕辦公空間設計10年的設計師,每次接到企業文化墻項目,我都會先問自己三個問題:它要替企業說什么?它要讓員工感受到什么?它要如何融入整個辦公環境? 這三個問題,就是我設計的核心邏輯。
一、先「懂文化」,再「做設計」:拒絕千篇一律的模板
很多人覺得企業文化墻就是 “找個模板,填點文字”,但在我看來,這恰恰是設計的大忌。去年給一家科技公司做文化墻時,對方最初想要 “科技感強一點” 的風格,可當我深入了解后發現,他們的核心文化是 “工程師精神 + 溫暖協作”—— 既有對技術的極致追求,也有團隊間的彼此支撐。
于是我沒有用滿墻的藍色 LED 燈和冰冷的金屬線條,而是選擇了「軟硬度平衡」的設計:左側用磨砂玻璃拼接企業發展時間軸,透光性讓空間不壓抑,也暗合 “科技的通透感”;右側則用木質格柵做背景,嵌入員工手寫的 “協作小故事” 卡片,木質的溫潤中和了科技的冷感,也讓 “溫暖協作” 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看得見的真實故事。
后來甲方的 HR 說,有員工路過時會停下看那些小故事,甚至有人主動問 “下次能不能加我們團隊的故事”。那一刻我更確定:好的文化墻設計,第一步是 “翻譯”,把抽象的文化理念,翻譯成員工能看懂、有共鳴的視覺語言。
二、用「空間邏輯」做布局:讓文化墻和辦公場景 “對話”
文化墻不是孤立的 “裝飾畫”,它需要和周圍的辦公空間「對話」。比如在開放辦公區的文化墻,我會避免過于厚重的材質 —— 因為開放區人流多,厚重的設計會讓空間顯得擁擠。相反,我會用「懸浮式展板」+「淺色系背景」,既能突出內容,又能保持空間的通透感。
而如果文化墻在前臺區域,設計思路就完全不同了。前臺是企業給客戶的第一印象,文化墻需要「有記憶點」。去年給一家做生態農業的企業設計前臺文化墻時,我沒有用傳統的照片墻,而是用了「立體植物標本」+「手寫標語木牌」的組合:標本是企業自己種植的作物,木牌上的標語是員工一起提煉的價值觀。客戶一進門,不用聽介紹,就能通過視覺感受到企業的 “自然、真誠” 的調性。
說到底,文化墻的布局不是 “我想怎么放”,而是 “空間需要什么”—— 它要融入場景,而不是破壞場景。
三、細節里藏著 “溫度”:讓文化墻 “活” 起來
比起宏大的標語,我更偏愛在設計里加入「小而具體」的細節。比如在員工休息區的文化墻,我會留出一塊「可更換的軟木板」,讓大家貼自己拍的辦公日常、手寫的鼓勵卡片;在研發部的文化墻,我會嵌入一塊「透明展示盒」,里面放著團隊做項目時用過的草稿紙、測試樣品 —— 這些看似 “不精致” 的細節,恰恰是企業文化最真實的載體。
還有一個小習慣,每次設計文化墻時,我都會建議客戶加入「動態元素」。不是指復雜的電子屏,而是簡單的設計:比如用可滑動的展板,定期更換員工的優秀作品;或者在文化墻角落放一個「留言信箱」,讓大家可以寫下對企業的建議或祝福。
文化墻不應該是 “一次性完成的作品”,而應該是 “不斷生長的載體”—— 它需要有讓員工參與的空間,才能真正有 “生命力”。
最后想分享一句話:設計企業文化墻,不是在 “裝飾一面墻”,而是在 “講述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里,有企業的過去,有現在的努力,也有未來的期待。而我的工作,就是用設計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得動人、講得真誠。
科技展廳作為融合多媒體技術與主題內容的復合型空間,其設計建設需遵循嚴謹流程,才能讓科技感與功能性、觀賞性與教育性完美統一。從初期定位到最終運營,完整流程可分為五大核心階段,每一步都需精準把控細節。
在東莞,許多企業希望在有限的預算內打造出高品質的展廳,既能吸引客戶,又能有效傳遞品牌價值。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保證裝修效果?共創廣告作為東莞本地專業的展廳設計與施工服務商,結合多年行業經驗,總結出以下3種低成本高效果的裝修方法,幫助企業在預算范圍內實現最佳展示效果。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企業黨建不僅是組織建設的重要一環,更是凝聚人心、激發活力的強大引擎。企業黨建展廳,作為展現黨建成果、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窗口,其設計與打造顯得尤為關鍵。那么如何打造專業、生動、富有感染力的企業黨建展廳,這是一個尤為重要的話題!打造出一個既傳承歷史精神又展現時代創新風貌的黨建文化展示空間,不僅是對外宣傳企業黨建工作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是對內加強黨員教育、提升組織凝聚力的重要陣地。
數字城市規劃多媒體體驗館的核心魅力,在于通過前沿多媒體技術打破時空限制,構建多維度的城市感知場景。館內廣泛應用數字沙盤、環幕影院、互動投影、VR/AR、數字孿生等技術,讓城市規劃成果以更生動、更立體的方式呈現。
在有限的展廳空間中傳遞品牌價值觀,需要結合空間設計、內容策劃、感官體驗和互動形式,將抽象的品牌理念轉化為可感知的視覺、聽覺、觸覺符號。
整個展廳以簡潔、大氣的現代設計風格為主,結合流暢的線條與科技感的元素,營造出一個充滿未來感與專業性的展示空間。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
企業展廳是企業與客戶之間溝通的橋梁,因此在企業展廳設計方案中會將企業文化、產品、發展等內容運用展廳多媒體的方式,為客戶描繪出一幅盛世之景。客戶通過參觀企業展廳能夠深入了解企業的實力,提高客戶對企業的信賴,進而促成交易。
在展廳內,圓形以其飽滿柔和之姿,營造出獨特的空間氛圍,既能模糊方向感,引人遐想,又能明確導向,引領視線。它靈活多變,無論是堅實的盤狀還是輕盈的圓環,都展現出卓越的適應性和協調性。通過圓弧造型、圓形道具、展品或圓形排列,圓形元素以多種形態融入展示,賦予空間圖案化的美感。更添球形設計,讓造型層次豐富,為展廳增添一抹不凡的藝術韻味。